默认搜索
当前位置:主页 > 辽宁新闻 > 正文
  • 于海秋潜心科研只为强农兴农
  • 日期:2020-09-15   点击:次   字体:[ ]
正常年景,一亩地花生的产量在我省平均为198.1公斤。但在兴城市羊安乡刘八斗村,这一数字陡然变为350公斤以上,最高纪录是558.4公斤。 花生增产,农户是最大的受益者。刘八斗村秋明家庭农场负责人周秋明说:“这一产量,离不开于海秋教授团队的精心指导。” 于海秋是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院长、花生研究所所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扎根辽沈大地、专注花生栽培生理的科研推广,她先后荣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辽宁省农业科技贡献奖一等奖,入选“兴辽英才计划”科技创新人才、“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被评为辽宁省优秀教师。 但于海秋最看重的是自己的两个角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的大学教师,以强农兴农为己任的科研工作者。 熟悉于海秋的人都知道,想见到她,或者到花生地,或者在学校的实验室。“没有休息日,我天天都在工作。”于海秋说。 在省内,类似兴城这样的“示范基地”共有6个,于海秋和她的团队长年累月“泡”在花生地里,“每个示范基地一年去7到10次,兴城这个跑得更多,每年十五六次。” 2009年,鉴于花生已成为辽宁省种植面积第三大的作物,沈阳农业大学决定适应产业发展大局,组建专门的花生科研团队,于海秋就是被相中的人选之一。“责无旁贷,不能拒绝。”此后,科研方向由玉米改为花生,但于海秋踏实严谨一如既往:带领学生到乡下试验田取样,在烈日下进行植株活体测定,在实验室督促样品生理生化测定;长期深入农村与农民吃住在一起,明确低温、干旱、土壤连作障碍和沙化风蚀等关键生产限制因素。 功夫不负有心人。近年来,于海秋带领的花生科研团队培育出抗逆新品种5个,累计推广技术1993.3万亩,培训1.3万人次,新增利润24.77亿元。 “科技成果必须写在大地上,帮助农民脱贫致富,是农业科研工作者最大的幸福。”于海秋说。

------------------------随机阅读--------------------------------------------------------------------------------------------------------------------------------------------------
  • 全省道路客运线取消政府定价
  • 国产11.5万吨级油轮在大连交付出口
  • 面子”要漂亮 “里子”要幸福
  • 沈阳企业拖欠水电气费将记入提示信用信息
  • 辽宁20项交管便民新举措9月1日起实施
  • 一季度我省水产品对外贸易全面增长
  • 辽宁省年恶性肿瘤新发病例超10万
  • 沈阳友好艺术团赴朝鲜访问演出赢得好评如潮
  • 辽宁省肿瘤防治宣传周活动启动
  • 家长注意!诺如病毒肠道传染病三月以来高发
    --------------------TAG热门标签-------------------------------------------------------------------------------------------------------------------------------------------------
    普惠 就业 宇通 时节 牧羊犬 人民银行 卡西 大名 牛肉 侍卫 自问 主席 新明 死亡 选聘 世界杯赛 扑灭 受体 择优 院落 和田玉 股份有限 社会团体 技工 可采 插曲 绿色食品 身后 职业技 耐力 欺负 娇娃 独家 疼痛 装甲车 巨星 长垣 霍尔 国防科工 雅鲁 养老保 粤港 显微 医护 洗衣店 吊带 振东 工作服 平时 哥斯达黎加 有为 变压器 小灵 观众席 会员 保山 童装 国际体 音效 惠农 之子 利康 紊乱 气氛 诺贝尔经济学奖 王小波 苦力 惨案 层面 值得一提 警报 内存条 勺子 王老师 里人 全北 变质 极点 味儿 技术开 市场经济 蛤蜊 董事长 钢板 剩余劳动 小米 草莓 黑鸭 拉斯 离退 俄罗斯外交 强攻 掏出